中國大陸企業海外布局面臨的五大知識產權挑戰
中國大陸鼓勵企業「走出去」,但目前知識產權的海外佈局仍不能滿足需求,企業一旦在海外遭遇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維權成本很高,且面臨的挑戰還包括技術標準中的專利、技術引進或專利核准過程的修改…等,每個環節都在考驗企業的應對能力。
國知局保護協調司司長黃慶表示:
一、目前中國大陸企業海外專利佈局仍非常薄弱:
雖然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明顯提升,但在國際競爭激烈、技術密集度高的領域,如半導體、通信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大陸企業的海外知識產權積累仍非常薄弱,有價值專利還不多,這已成為制約企業「走出去」的障礙之一。
據WIPO統計:2013年大陸向海外申請發明專利總量29,211件,僅占中國大陸申請人提交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3.98%,而美國、日本、德國和韓國向海外申請發明專利的總量則分別高達214,072、201,528、110,914和63,552件,占其國家申請人提交發明專利總量的比例分別為42.65%、42.58%、60.0%和28.43%,顯見中國大陸企業向海外申請發明專利的數量與一些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非常大的差距。
此外,大陸企業應用併購、授權等方式獲取海外專利的也還不多。2013年中國大陸在海外核准專利總計10,970件,當年的貨物出口總額達2.21萬億美元,這兩者之間極不相稱;產品雖然「走出去」,但專利沒有跟上,使得企業面臨創新成果被仿製的風險,也會因為缺少專利籌碼在競爭中面臨不利局面。不過這種不利情況有逐年好轉趨勢,大陸的海外專利申請量每年快速成長,2014年大陸PCT申請量為2.6萬件,同比增長了14.2%。
二、中國大陸目前的五大知識產權問題:
(一)海外知識產權訴訟的威脅:
包括「337調查」等貿易糾紛及各類知識產權訴訟,這類海外的知識產權判賠金額非常高,且有越來越高之勢,訴訟成本也很驚人。以美國為例,企業知識產權訴訟費用平均高達500萬美元,加上語言等因素花費更多。因此,中國大陸企業在國際化發展中往往陷入兩難境地:知識產權糾紛若不訴訟,恐怕要支付高額的賠償費用;若訴訟,則要支付高額的訴訟費用。
(二)難跨越技術標準中的知識產權障礙:
技術標準中的專利障礙在電信和半導體等領域最為凸顯。一些標準涉及大量核心專利,要想融入產業鏈,就必須採用標準,而採用標準就必然涉及專利授權,但大陸企業應對這方面問題的意識、能力和手段都還嫌弱。
(三)技術引進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不斷:
中國大陸企業在技術引進或專利授權過程中遭遇不少知識產權問題,例如契約中附帶不合理的技術實施限制,不允許大陸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新或無法擁有再創新所形成的知識產權等限制條款。此外,專利授權收費方式也不合理,例如對方只擁有某一個零件的專利,卻要大陸企業按照整機的價格比例收取專利費;又例如外企出售或授權給大陸企業的知識產權摻雜著無效或非必要專利。
(四)知識產權附加價值無法實現:
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因缺少知識產權佈局,產品無法實現知識產權附加價值,利潤率很低,甚至賠錢。例如,大陸的光伏(即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企業2012年出口產品的毛利率降到低於1%,陷入價格戰,非常容易引發知識產權貿易調查和反傾銷調查。
(五)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
目前中國大陸有不少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產品被他人仿冒或侵權造成損失,據調查:在貿易目的國因自身產品被他人仿冒而影響出口的比例高達24%,在海外被他人仿冒侵權在當地提起訴訟主動維權則僅占29%。
三、企業知識產權處於不利地位的原因:
(一)企業自身意識能力不足。
(二)企業獲得的海外知識產權資訊有限,加上語言障礙和不熟悉程序。
(三)高階知識產權專業服務還跟不上。
(四)風險防控不到位。
四、大陸官方如何幫助企業「走出去」:
(一)針對企業意識能力不高,政府展開一系列培訓。
(二)針對海外資訊獲取難,政府建立專門針對企業國際化發展的知識產權資訊平台,將所需要的海外知識產權動態資訊、環境資訊、法律資訊、實務資訊等匯集整理,2015年就會正式上線。還編制了一系列的實務指引,幫助企業瞭解、運用其他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
(三)針對高階專業服務跟不上,政府啟動一系列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培育專案。
(四)2014年底,國務院頒佈《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畫(2014-2020年)》,對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做出部署,其中對支持企業「走出去」也提出更明確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