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利論壇談審查合作
【資料來源:智慧局網站】
第七屆兩岸專利論壇於2014年10月14、15二天在台北舉行,兩岸產、官、學、研各界人士出席超過200人,與會陸方來台代表包括國家知識產權局何志敏副局長、專利代理人協會楊梧會長、廣東省知識產權局馬憲民局長、山東省知識產權局劉鴻鋒副局長等41人。
經濟部智慧局王局長致詞時表示:近年來中國大陸之專利申請數量成長幅度驚人,2013年三種專利申請量高達237.7萬件;隨著兩岸經貿往來密切,台灣廠商在中國大陸的專利布局關係著競爭力與後續的持久發展;但智慧局發現,台灣申請人近年來向大陸申請專利一直維持在2.1至2.3萬件左右,並無成長,相較於其他國家對於中國大陸專利布局的重視,未來值得密切注意。
王局長推測,可能是因為台灣產業較早進軍大陸,除申請專利外還進一步在當地設廠,所以有些案件已經用中國大陸企業身分提申;而目前的趨勢是美國、日本、韓國企業即使不在大陸設廠,也都搶著向中國大陸申請專利,相較之下,其他國家向中國大陸專利申請量增多。因此,推測台灣向中國大陸提申專利案件的數量,應該維持在2萬件左右,可能不會再增加。
另一方面,智慧局在會中也希望推動兩岸專利優先權文件電子化及專利審查高速公路合作,但這還需經中國大陸同意,並決定洽談的優先順序;後續還有些程序問題,包括資訊系統及相關法規,也待進一步確認。
兩岸自2010年簽署《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以來,在專利方面,優先權相互受理,台灣受理中國大陸專利優先權主張已經超過1萬件,而中國大陸受理台灣優先權主張也將近2萬件,可見同時向兩岸申請專利的案件數量不少。兩岸若能加強合作、分享工作成果,相信對於提升審查效率及清理專利積案,必能帶來正面效益。
智慧局進一步詳細舉例:兩岸相互受理優先權時,目前優先權證明文件僅能使用紙本,對申請人而言,除需優先權證明文件之費用,也增加郵寄時間、郵寄費用與提交之手續,對於兩岸專利局而言,取得紙本後,還有掃描建檔的負擔;若兩岸優先權證明文件可像台灣與日本一樣採用電子交換模式,不僅可為兩岸申請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兩局每年亦可節省4、5千件優先權證明文件電子化之費用。另外,兩岸若可建立專利審查高速公路制度,一定更能有效嘉惠兩岸申請人,以及減輕兩岸專利局之工作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