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成立專利布局戰略會報
台灣業者動輒因為智慧財產保護問題,遭到美國以特別301條款威脅;但觀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地在經濟計畫、國家發展戰略中將智慧財產列為優先項目,2007年10月15日中國大陸更明確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此外,日本也於2002年3月召開第一次知識產權戰略會議,確立了日本的《知識產權戰略大綱》,之後國會更通過了《知識產權基本法》,成立了「知識產權戰略本部」,到2003年7月就實現了從「科學技術立國」到「知識產權立國」的戰略轉移。
有鑑於此,加上台灣企業已經從代工轉型為品牌,台灣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市占率逐漸增加,面臨到國際專利或反托辣斯法等訴訟的機率也大增,從LED、液晶面板甚至到智慧型手機,近來都有台商遭遇國際專利訴訟問題。
因此,經濟部2011年4月初表示將成立「專利布局戰略會報」,由經濟部長施顏祥親自主持,技術處為彙整平台,邀集國科會、教育部、智慧局與工業局等相關單位協調,跨部會研議專利作戰計畫,不僅有架構專利地圖等防守策略,還將成立專利涉獵公司或成立專利基金,擬主動在全球各地攻掠關鍵專利。
技術處長吳明機表示:「專利布局戰略會報」初步會有兩大策略,第一大策略是採取防守作業,要求智庫製作「專利地圖」,也就是針對某一關鍵技術,整理出相關專利,不論這些專利是否已經被提出申請,主要目的是藉此看出產業趨勢,及評估是否要另闢其他開發管道,才能避免專利訴訟。
此舉主要會和國內工研院或中研院等具有研發能量的單位相關,未來將陸續要求這些單位在進行研發時,隨時想到專利布局。
第二大策略則是要有積極攻勢,重要課題是思考如何運用專利;政府未來將籌組一個專門涉獵專利的專責單位,現階段還在思考究竟要以「公司」或「基金」形式運作,同時,也要評估究竟純粹民營或是要有官方色彩。
對此,國外純民營或政府出資的形式都有,例如,美國是以民間企業自行設立民營專利公司為主,而韓國則是由政府出資成立具有官股的公司。
台灣究竟要採哪種形式尚未決定,目前經濟部還要與產業界溝通,如果能由業界自己出面成立專利涉獵公司最好,但也不排除由國發基金注資,象徵政府背書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