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23上半年知識產權申請狀況
【資料來源:知識產權界】
中國國務院2023年7月18日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了2023上半年知識產權申請狀況。2023上半年共核准發明專利43.3萬件(較前一年度上半年成長10.03%),實用新型110.4萬件(較前一年度上半年減少25.05%),外觀設計34.4萬件(較前一年度上半年減少10.18%),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3.5萬件,專利複審結案3.3萬件,無效宣告結案4,433件,中國申請人透過海牙體系共提交外觀設計國際申請957件。
專利核准量
|
發明
|
實用新型
|
外觀設計
|
總計
|
2022年1-6月
|
39.3萬件
|
147.3萬件
|
38.3萬件
|
224.6萬件
|
2023年1-6月
|
43.3萬件
|
110.4萬件
|
34.4萬件
|
188.1萬件
|
成長量
|
4萬件
|
-36.9萬件
|
-3.9萬件
|
-36.5萬件
|
|
+10.03%
|
-25.05%
|
-10.18%
|
-16.25%
|
在商標方面,2023上半年共註冊商標201.8萬件,完成商標異議審查8.7萬件,完成各類商標評審18.2萬件,收到中國申請人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3,024件。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有效註冊商標量達4,423.5萬件,較前一年度上半年成長9.1%。
2023上半年累計打擊商標惡意註冊24.9萬件,其中商標註冊申請、異議等過程中駁回申請19.2萬件(占77.1%);註冊商標的無效宣告等確權過程中駁回申請5.6萬件(占22.5%)。上述案件中,申請人主動終止違法違規行為,撤回申請、註銷商標等共20.4萬件(占81.9%)。
在地理標誌方面,2023上半年共批准保護地理標誌產品3個,核准地理標誌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共97件,核准使用地理標誌專用標誌經營主體3,509家。截至2023年6月底,累計批准地理標誌產品2,498個,累計核准地理標誌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7,173件,累計核准使用地理標誌專用標誌經營主體超過2.5萬家。
在集體電路布圖設計方面,2023上半年中國發證6.6萬件。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2023上半年各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共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案件2.1萬件,指導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組織受理糾紛5.0萬件,啟動首批10個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範區建設工作。
在知識產權運用方面,2023上半年中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資金額達人民幣(以下同)2,676.6億元,較前一年度上半年成長64.6%,2023年1-5月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1,577.8億元,較前一年度同期成長5.8%。
ü 歸納來說,2023上半年中國的專利、商標統計,呈現以下特點:
1. 專利、商標有效量緩慢上升:中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368.3萬件,較前一年度同期上升20.4%,其中維持超過10年的有效發明專利達55.9萬件,占15.2%,較去年同期提高1.6%。中國商標註冊有效量4,217.7萬件,較去年同期成長9.4%,呈現穩定成長。
2. 擁有專利的創新型企業數量成長快: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國內擁有發明專利的企業達38.5萬家,較去年同期增加6.0萬家,共擁有有效發明260.5萬件,占中國有效發明總量的七成以上,較去年同期增加1.8%。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擁有180.4萬件,較去年同期成長23.3%,高於中國國內平均成長速度2.9%。
3. 數位專利儲備提升: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劃分的35個技術領域統計,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成長最快的前三個技術領域分別是:電腦技術管理方法(+56.6%)、電腦技術(+38.2%)、基礎通信程序(+26.0%),對中國的數位經濟創新發展有很大幫助。
4. 中國申請人向外申請知識產權保護更加活躍:2023上半年中國國知局受理中國申請人提交的PCT國際專利申請3.3萬件,較去年同期成長7.1%;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3,024件,較去年同期成長12.0%。自2022年5月加入海牙協定以來,中國申請人月均提交外觀設計國際申請超過150件。
5. 中國知識產權進出口規模保持成長:2023年1-5月中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口額為1,208億元,出口額為369.8億元,進出口額均有成長。
ü 藥品專利侵權糾紛早期解決機制
中國2021年施行的新專利法,引進了藥品專利侵權糾紛早期解決機制,實施二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等相關部門,積極探索展開藥品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推動藥品專利保護各項工作,保護藥品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2021年7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國家藥監局聯合印發《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實施辦法(試行)》《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行政裁決辦法》,實現仿製藥上市審批與創新藥專利有效性審核的相互連結。兩年來,國知局共收到相關行政裁決案件請求140件,結案112件,案件涉及30餘種藥品,50多種規格。共有25家原研藥企業作為請求人對42家仿製藥企業提出請求,其中抗腫瘤藥物馬來酸奈拉替尼片涉及的案件數量最多。已審結的案件平均結案週期約為166天,最短結案週期為35天。該項制度的落地實施,既加強了藥品審評審批階段的知識產權保護,維護了創新藥企業和專利權人合法權益,也改善了醫藥創新環境;同時也促進了仿製藥企業開展仿製藥研發活動,鼓勵其發起專利挑戰,促進仿製藥儘早上市,提高藥品可及性。
國知局未來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保護藥品領域的知識產權,通過制度創新和部門協作,激勵醫藥產業創新,對醫藥創新成果給予更多重視、扶持和保護。同時也將積極探索更加符合國情的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模式。
ü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作為支援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紓困賦能的重要手段,2022年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額達4,868.8億元,連續三年保持40%以上成長。2023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從強化業務指導、提升評估能力、優化服務措施等多方面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上半年,全中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金額達到2,676.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4.6%,質押項目1.6萬筆,較去年同期成長56.9%。其中,質押金額在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性專利商標質押項目占72.5%,惠及中小微企業1.1萬家,較去年同期成長54.4%。
國知局未來會持續完善政策,提升知識產權融資等金融服務的普惠度和惠及面,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ü 商標領域針對惡意註冊和囤積行為專項整治
國知局連續三年發佈政策,從嚴治理,會同各有關部門從法律制度、商標代理、審查把關、保護運用等方面綜合著手,共同打擊商標惡意註冊行為,同時持續完善商標審查審理標準,強化資訊化技術應用,杜絕商標囤積行為,限制違法轉讓牟利,將大部分商標惡意註冊行為從源頭就使其無法得到註冊,避免影響生產、經營活動和消費市場等社會公共領域,保障了創新主體、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權益。
2023年6月以來,國知局針對申請具有重大不良影響的商標,惡意申請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及社會公眾關注熱點、網路熱詞、名人姓名商標等問題展開了專案整治,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1. 積極維護公共利益:根據社會熱點和輿情關注,及時更新商標註冊敏感詞庫,對316件重大不良影響商標予以處置;對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和成都大運會等重大賽事活動展開預警佈局。
2. 精准打擊商標搶註行為:搶註不代表當然取得註冊,國知局對侵犯他人在先權利搶註的商標申請,依法作出駁回決定,穩定合法經營者的合理預期。
3. 有力打擊商標惡意囤積:2023上半年共打擊惡意囤積商標2,220件,核駁惡意囤積商標轉讓173件。
4. 限制濫用商標法律程序:打擊以欺騙或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註冊的商標共439件,對212件惡意製造同日申請的商標註冊申請予以處置;針對惡意提出三年未使用撤銷、惡意異議、惡意複審、惡意無效等處理措施展開研究。
5. 加強商標代理監管:向市場監管總局轉送商標代理違法違規商標申請36件,加快建立完善商標代理信用檔案、商標代理信用評價管理辦法及指標體系。
6. 強化部門和地方合作,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等部門加強工作聯動,資訊共用,向地方轉辦案件線索29條,涉及商標3,836件。
ü 關於開放許可(台灣稱為「授權」)試點工作
1. 強化政策協同和校企聯動:聯合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展開「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夥伴行動和「百校千項」高價值專利培育轉化行動,公布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將鼓勵高校院所專利向中小企業開放許可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
2. 完善市場化估價機制:發佈《專利開放許可使用費估算指引(試行)》,連續兩年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發佈專利許可備案合同使用費統計資料,為專利權人科學估算開放許可使用費、形成合理的市場價格提供工具方法和資料參考。
3. 加強智慧化對接和精准配對:指導試點地方構建供需資料庫,利用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將開放許可專利精准比對並匹配推送至中小企業,組織路演對接活動,加強許可後產業化指導,提升對接效率和實施效益。
試點開展以來,截至2023年6月底,累計22個省份的1,500多個專利權人參與試點,篩選出3.5萬件有市場化前景、易於推廣實施的專利試點開放許可,匹配推送至7.6萬家中小企業,達成許可近8,000項,並呈現以下特點:
(1) 各類主體積極參與:近600家高校院所、900多家企業作為專利權人參與試點,其中包括110家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範高校和多家中央企業。
(2) 制度優勢初步顯現:試點中,1,100多件專利實現一件專利對多家企業的許可,占達成許可專利總數的4成,「一對多」特徵明顯,有效提升了許可效率。
(3) 試點成效受到廣泛認可:有關調查顯示,48.3%的專利權人知曉專利開放許可制度,49.6%的專利權人願意採用開放許可方式,其中高校專利權人所占比例達到近9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