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連邦 | 本所期刊 | 2007/11月(2)
上一頁 1 2 3 4 5下一頁
 

股票分紅費用制,科技新貴變新貧

台灣政府為了鼓勵產業發展,在財稅制度上一直特別優惠科技產業,依照現行會計原則,員工分紅屬於稅後支出,不需要列在損益表中作為減項,所以無論企業發多少紅利給員工,企業的盈餘在帳面上都不會減少,導致有些公司帳面上看起來賺錢,實際上如果把員工分紅算入成本後卻是虧損狀態,形成「肥了員工,瘦了股東」的畸形現象。
為了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政府日前發布了39號公報,將於2009年起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制度。也就是說,未來科技新貴領股票分紅將列入費用,稀釋掉企業的每股稅後純益(EPS),企業再也不能像過去用股票綁人,科技新貴也可能開始憂慮變成會科技新貧。

這項政策對於IC設計與軟體產業衝擊最大,因為這兩種產業最依賴員工的創意與技術,員工薪水也較其他產業高,工程師為了滿足父母期待及經濟需求,寧可放棄人生前半段時光,關進無塵室,做高級的「碩士工人」。當年聯發科成為股王時,聯發科員工一個人平均可以領34張股票,以當時股價計算,至少相當於1,300多萬台幣,工程師要成為富豪還是可能實現的夢;今年聯發科每個員工獲得約627萬元的紅利,仍然比一般上班族薪資高出許多。但分紅改列入費用後,整體來說,對明年盈餘的稀釋程度約在30%以內,例如台積電約為15%,鴻海約為8%。

股票分紅制度對於外資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影響比較小,因為在海外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或全球存託憑證(GDR)的公司,本來就有一套依循國際標準的財報規則,而外資持股比例在五成以上的公司,外資通常也會要求編列相關項目,分紅費用化對這些公司股價的衝擊有限。至於外資持股比例未滿五成的公司,過去因為只需符合台灣股市標準的財報,在新制實施後,員工分紅的費用將公開受檢視,對於獲利稀釋程度如何,仍待觀察,而投資這類公司的外資,也多屬於短線操作的心態,對於這類稀釋程度不確定的市場因素更為敏感,所以股票分紅制度對這類公司影響更大。

面對新制,各公司人才爭奪大戰一觸即發,各科技公司也思考改用加薪來留人;據聯電員工私底下透露,聯電今年起已經改以現金紅利取代發放股票,五職等工程師今年預期可領到10萬元現金紅利,六職等工程師大約是20萬元現金紅利,這遠不及過去一年就領上千萬股票的科技新貴行情。因此,擁有研發能力甚至管理經驗的中高階主管,紛紛想從股本大的科技公司跳槽到未上市上櫃的新創公司,例如能源、光電產業,而科技公司也考慮以高額簽約金來留住這些中高階經理人,於是節省企業成本支出與高獎金紅利慰留人才就成為高科技公司最頭痛兩難的問題。

台灣電子科技已經過度競爭,電子新貴另一個出路是能源產業,由於能源產業前段製程與半導體產業類似,因此許多能源產業的公司紛紛挖角半導體工程師。電子新貴的另外一個出路,則是西進中國大陸。根據調查發現,製程、生技等研發技術相關的工程師,有高達六成的人願意前往中國大陸就業;但是現在西進中國已不像十年前那樣容易,現在也僅限於特定的人才,例如具有研發技術與管理經驗的高階經理人,才有機會。根據國際人資管理顧問美商宏智公司(DDI)調查,未來中高階人才缺乏將成為普遍現象,台灣企業有61%表示未來5年內很難找到好的高階主管,有37%表示很難找到好的中階主管,而有53%表示願意由企業內部擢升中高階主管;可見培養專業能力還是確保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Top  
上一頁 1 2 3 4 5下一頁
 
 
  11th F1., 148 Songjiang Rd., Taipei, Taiwan | Tel : 886-2-2571-0150 | Fax : 886-2-2562-9103 | Email : info@tsailee.com.tw
© 2011 TSAI, LEE & C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Design by Deep-White